0792-8552077
当前位置:首页 >> 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
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二号矿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更新时间:2021-04-27

安全评价报告网上信息公开

报告编号:赣通矿现评字[2021]006号

项目名称

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二号矿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项目简介

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位于宁都县城北东15°方向直距15km处,行政区域隶属宁都县石上镇管辖,矿区地理位置座标:东经116°02′46″~116°04′18″,北纬26°34′32″~26°36′10″。矿区有简易公路与西侧206国道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1.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2.地    址: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石上镇樟莲湖

3.经营范围:萤石矿开采、销售,营业期限:2002年06月15日至2022年06月15日

4.采矿许可证:开采矿种为:萤石(普通),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核定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核定开采标高由+330m至+5m,矿区面积1.7733km2,**期至2021年7月24日。

5.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业性):编号3607001300067,法人**严新荣,技术负责人张于平,**期至2022年8月7日。

6.设计情况:2004年12月,由赣州通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开采方案设计》。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竖井+斜井联合开拓,井上、井下均采用人力手推矿车运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采矿法。设计标高:为+245m~+130m。设190m中段、160m中段、130m中段。设计规模:1万t/a。

提升运输: 矿山设计采用竖井提升,提升绞车为JT-0.8×0.6型,提升绞车配套电动机功率22Kw,钢丝绳直径φ18.5mm。提升罐笼型号为1D,矿车为0.50m3侧卸式矿车,井下运输钢轨:12Kg/m。

通风系统:矿山的通风方式为机械通风,主扇选用K45-6-N011型轴流式通风,配套电机Y180M-6,功率15KW。

排水系统:矿区排水系统为单水平直接排水系统,所有矿坑涌水均通过竖井排出地表。井下各中段各开掘水仓,建立独立的排水系统。每个中段选用QY16-110/4-7.5,潜水泵2台, 功率7.5KW,扬程110米水泵。

供电系统:矿山主电源来自宁都石上乡变电站,用10KV架空线路输至矿区。矿山变压器型号为S7-400-10/0.4型,变压器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

7.上一轮延期换证情况:证号赣FM安许证字[2006]M0617号,许可范围:萤石矿3.0万吨/年、斜井开拓,+158m中段地下开采,**期:2018年6月27日至2021年6月26日。

8.矿山现状: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二号矿体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斜井开拓。现开采规模为3.0万吨/年。

开拓系统:

①矿区东部有XJ6斜井(+218m~+158m):为主提升井。开拓了+188m、+158m二个中段。

②矿区东部有XJ2斜井(+204m~+188m):现为矿井东区回风井。

③矿区中部有SJ4竖井(+218m~+163m):开拓了+188m、+163m(+158m)中段,目前该竖井已无提升功能,仅作进风井用。

④矿区中部有PD5平硐(+205m):经二段行人天井(+205m~+188m、+188m~+158m)通至+158m中段,为+158m中段人员出入的安全通道。

⑤矿区南部有PD9平硐(+202m):经平硐+斜坡道(+202m~+188m~+158m),开拓了+188m、+158m二个中段,为南区+158m中段人员出入的安全通道。

⑥矿区南部有南2#通风天井(+188m-+230m地表):为矿井南区回风井。

+188m、+158m中段将东、南两区连通,组成一个独立的矿井生产系统。

目前,矿山东区+158m中段已基本结束回采工作,主要生产作业面布置在南区+158m中段,南区南侧1个采场已结束回采,南区北侧布置了1个采准采场、1 个掘进作业面。

采矿方法:有底柱浅孔留矿法,漏斗自重放矿。

空区情况:采空区治理方法主要为矿柱支撑、封闭隔离和干式充填。一是保留采场顶、底柱及间柱,支撑围岩;二是二是对于围岩稳固、整体性好、不能自然崩落的采场,通过用封闭漏斗口(封闭墙等)、隔离天井联络道将采空区与其他生产作业地点的通道隔*,防人员进入采空区,避免因采空区围岩塌落所产生的冲击波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三是利用后续巷道掘进产生的废石作为充填材料,对就近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满足冲击气浪缓冲层厚度要求,采空区安全稳定。

矿井通风: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机械通风系统。①东区主扇设置在地表XJ2斜井井口(+204m),主扇型号为FBCZ.NO7.6/7.5,额定功率7.5kw。②南区主扇安装在南部+188m中段井下(南2#通风天井井底),主扇型号为FBCZ.NO7.1/7.5,额定功率7.5kw。

矿井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即在XJ6斜井(+218m~+158m)井底设(+158m中段)设主水仓,容积60m3,设水泵三台,型号为D80-30×4型多级离心泵(22kw),水泵扬程120m,流量43m3/h,将矿坑水直接排至标高+240m的生产用水高位水池。中部SJ4井底安装一台7.5kw潜水泵,将+163m(+158m中段)巷道的涌水从SJ4直接排出至地表,为辅助排水。

提升运输:采用斜井轨道串车提升方式。主提升井为XJ6斜井,提升绞车型号为JTP1.2×1.0P,功率55kw,串车(2车)提升。中段运输为WC1.2J型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矿安标志号:MCG120033)运输,+158m中段的矿、废石从采场及掘进工作面装车后,运输至XJ6井底车场的转运漏斗,由漏斗放矿装入矿车,由XJ6提升至井口,轨道运输至矿仓或废石场,再由汽车外运。

供风:空压机站分别设在东区XJ6斜井、南区PD9平硐井口,分区供风。东区空压机房安装了1台型号BK45-8空压机(45kw),供风量7.1m3;南区空压机房安装1台型号:LG7.5/8G空压机(45kw),供风量7m3。

供电:矿山10KV电源来自宁都石上变电站,用10KV架空线路输至矿区的两台变压器。变压器型号分别为KS9-M-250/10型矿用变压器和S9 -315/10型电力变压器,分别供井下和地表用电。变压器及配电房设置在SJ4竖井口的南侧。矿山设有GF-250型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功率250Kw。

9.独立系统:无。

10.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矿山于2013年9月委托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编制了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2013年10月底完成**施工工作。其中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由设计单位负责指导,建设单位自行施工建设。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负责施工,建设单位参与及配合。2014年10月8日完成由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组织的验收,并按验收意见进行了整改和完善。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已于2014年12月25日在赣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其中:已配备自救器20台(大班下井人数10人),已配备便携式多功能气体检测报警仪4台(大作业班组数3个)。

11.检测检验:检测机构为江西华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检测时间为2020年7月9日,排水、通风、提升、供电等系统检测均合格。

12.标准化创建:矿山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班组建设工作。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2019年1月30日获得江西省应急管理厅颁发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证书编号:赣AQBKⅢ[2019]025。**期至2021年1月。

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实行公司—矿山—班组分级管理、以矿山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由宁都中矿同发萤石有限公司组建矿业部,招聘的采矿、测量、地质、机电等技术人员,全面协调矿山的安全和技术工作,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二号矿体设有矿长1人,副矿长2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人,设有综合部、安环/生产部、机电部等机构,矿山现有从业人员15人。实行一班八小时工作制。

矿山正在筹划+158m中段以下深部延深开拓工程,已委托江西省煤矿设计院编制《深部延深工程初步设计》,相应的矿山地下开采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正在按**规定程序办理。

由于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江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二号矿体地下开采生产系统进行安全现状评,以便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

委托单位联系人

何锋兵

联系电话

15970185305

项目组长

李乐农

技术人员

——

报告编制人

李乐农

报告审核人

施祖远

技术负责人

浦 鹏

注册安全工程师

李乐农、田美智、华金龙

过程控制负责人

刘贇

参与评价安全评价师

田美智、华金龙

现场工作人员

李乐农、田美智、华金龙

主要任务

现场收集企业基本信息,对企业周边环境及矿山主要生产、辅助生产系统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应急管理、前置条件等进行了实地检查,采集现场影像资料。通过对企业周边环境、总图布置、开拓运输、采矿工艺、通风、排水、提升、供气、供配电、避灾系统、六大系统监测设施及应急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勘察,辨识项目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程度评价,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对该建设项目安全条件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等进行了判定,得出安全评价结论。

现场工作时间

2021.3.4-5

报告提交时间

2021.4.10

其它

1、该评价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火药爆炸与爆破伤害、容器爆炸、火灾、触电冒顶、片帮、坍塌、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淹溺等。存在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与振动、作业环境不良,如高温、采光照明不良、安全过道缺陷、作业空间狭小及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等。

2、运用《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指南》中的检查表对综合管理单元进行评价,得分率为96.1%,该矿综合管理基本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但矿山未提供安全投入的文件,应急救援预案未进行定期应急演练,应整改。

3、开采综合单元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爆破伤害、冒顶片帮、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火灾、触电、透水等。危险等级均为Ⅲ级,冒顶、片帮、爆破伤害及火灾危险程度为显著危险,应引起重视;其它作业为可能危险,也不能忽视。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92.3%;,开采综合单元基本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但井巷标识牌、警示牌不足,矿柱资料不全,未建立顶板分组管理制度,应整改。

4、井下爆破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爆破伤害、中毒和窒息,其危险等级均为Ⅲ级,危险程度均为显著危险,需要加强防范措施。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84.6%,井下爆破单元基本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但在矿山爆破作业时,未在地表陷落影响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未在回风巷道中设置路障或警示牌,应整改。

5、通风防尘单元存在的危险为粉尘危害和中毒窒息。危险等级分别为Ⅱ、Ⅲ级,危险程度均为可能危险。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93.1%;通风防尘单元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经现场检查,矿山设置了主扇,采用湿式作业,能定期进行粉尘检测及通风系统检测,主扇通风机、井下通风总风量、井下进风风源风质、作业场所工业卫生检测结果均符合规程要求。但未见定期进行反风试验的资料,部分风门设施不够严密。矿山应加强矿井通风管理。

6、电气安全单元主要存在触电和火灾的危险性,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均为“可能危险”。 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93.1%,电气安全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但井下部分电机外壳未设置接地保护,应增设接地保护;

7、提升运输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均为可能危险,需要加以防范。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96.8%,提升运输单元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但提升钢丝绳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定期试验。

8、防排水、防雷电单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淹溺、雷电,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为可能危险。运用防排水、防雷电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得分率为93.9%,防排水、防雷电单元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该矿水文地质属简单~中等类型,矿山已设置了防治水机构,配备了探水钻机,并按开采设计要求在斜井底设置了足够容量的水仓,水泵配置满足矿井排水要求。但水仓无两个独立的巷道系统,建议矿山加强探水工作和井下防排水管理,定期检查各设备的运行状况。

9、井下防火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为可能危险。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92.4%,井下防火单元基本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消防水池容量不足200m3,但矿物无自然发火特性,井下无木质支护等易燃物,基本满足要求。

10、废石场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伤害、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均为可能危险。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80%,废石场单元基本符合**法规、标准要求,但未对废石场进行定期监测,未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检测和稳定分析,应整改。

11、供气单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容器爆炸,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程度为显著危险。运用安全检查表评价,得分率为90%,供气单元基本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但矿山未对空压机的油垢进行清除,建议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12、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上述判定结果,矿山不存在重大生产安全隐患。

13、职业卫生单元的主要危害因素为CO2、粉尘。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委托江西翊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工作,结论为: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满足法律、法规规定。

14、在系统综合安全评价中,采用《江西省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指南》中的检查表评价结果为:总得分率为93.29%, A类矿山,即属于“安全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活动有安全”的矿山。

综上所述:宁都县石上同达萤石矿有限公司二号矿体地下开采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和场所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的规定。该矿采用了较为成熟的地下开采工艺,有利于矿山安全生产,矿山地下开采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现状评价时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

1、矿区南部PD9平硐(+202m)至+158m中段的斜坡道为南区的安全通道,在未取得《深部开采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前,不能作为运输通道。

2、矿区南部+158m中段运输平巷局部断面偏小,转运设施不完善,应整改。

3、+217m平硐内应安装一台辅扇,改善+158m中段北端通风条件。

4、XJ6斜井提升绞车过卷开关脱落,绞车房杂物多,斜井井口未设截水沟,斜井井筒中部防跑车装置失效,应整改。

5、绞车房内通讯电话存在故障,缺应急电话号码牌;岗位操作规程、风险告知卡、责任清单未更新。